央视网 > 广告频道 > 数据·分析

4.3亿收看 6亿 “焐热” ,《汉字听写大会》传播影响力分析

发布时间: 2014年11月03日 20: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央电视台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今年夏天,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如约与观众见面。节目继续用听写比赛的这种最朴实、也最引人入胜的方式,传播汉字文化、展示书写魅力。保留去年整体风格的同时,本届听写大会又在呈现手段和互动方式上进行了不少创新,彰显了频道气质和国家媒体的社会责任,成为2014年最受瞩目的文化节目。
  10月31日下午,201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交出一张官方成绩单,第二届汉听在CCTV-综合频道播出期间,有4.3亿不重复的观众收看,首播平均收视率达1.099%。伴随大会同期举办的网络活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吸引了6亿人次参与,活动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了1320.5万。
  电视传播影响力分析
  1、收视率居文化类节目榜首
  2014年暑期,共有4.3亿人(不重复计算)收看了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平均收视率达1.099%,远高于今年其他知识文化类节目。这说明听写大会在同类节目中占据压倒性的优势,节目符合频道气质。


  2、以文化节目抗衡暑期综艺节目、电视剧,平均排名第5
  节目播出时间,是今年7月中旬至10月初的周日、周五晚间黄金时段,竞争激烈,听写大会作为一档文化节目,收视排名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非常难得。单集最高收视达到1.33%。


  3、观众构成:孩子比赛的节目吸引了众多成年人关注
  听写大会的参赛选手主要是13岁的青少年,比赛形式也是最校园化的听写汉字。但从观众年龄构成来看,节目所吸引的人群却集中于35岁以上。这说明文化传播、汉字书写等话题,已经吸引了全社会各个年龄段的共同关注。
  互联网传播影响力分析
  1、用户对节目持续关注,话题讨论在总决赛达到最高点
  听写大会每次播出后百度关键词搜索量都会有一个提升,13期节目保持了较为平稳的搜索热度,说明观众对节目忠实度较高。


  2、比赛元素成为焦点,成年人兴趣最高
  从互联网话题统计可以看出,“半决赛”、“总决赛”、“题库”等元素关注度较高,且呈热度上升趋势。说明受众的关注点集中在比赛本身,而且对比赛的核心内容——汉字试题非常关注。
  在百度搜索人群中,20至40岁之间的用户共占据总量的72%,再一次说明听写大会不仅吸引了青少年的参与也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男性比例为76%、远高于女性,与电视观众中男女比例基本对等的情况不同。
  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四大亮点
  1、个性化的参赛选手成为热议话题
  表现出众的选手们,是听写大会除试题之外最受关注的对象。他们的比赛情况、学习经历不仅被所代表地区的主要平面媒体大面积报道,而且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最近一个月内,与听写大会相关的搜索词热度持续升高,除比赛名称外还有4位选手的名字。不仅总冠军陈柯羽的搜索量急剧上升、位居第一,而且计雨彤、邵煜等选手也备受瞩目。
  听写大会除了呈现比赛过程外,还融入了表现参赛选手日常学习生活的小短片,把选手的个性展现在观众面前,“未来哲学家”陈柯羽、干练俏皮的计雨彤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不仅让节目更加丰富活泼,而且传播了将学习和乐趣结合、发现汉字之美的教育观念。


  2、参赛队伍扩大,国际联队受关注
  今年听写大会的参赛队伍,由32支扩充到36支,不仅增加了新疆建设兵团,香港、澳门、台湾分别单独组队,而且增加了美国、英国、德国、韩国和朝鲜的5名学生组成的国际联队。
  其中,港、澳、台队伍和去年一样仍然是观众热议的话题,而新亮相的国际队更成为关注的焦点。8月10日,国际联队参赛当天收视达到1.225%,在13期节目中排名第2,高于1.099的平均收视。其中,德国选手李玛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3、将成人体验团变为节目的重要元素
  今年听写大会将成人体验团的规模从10人扩大到100人,比赛选手听词书写的同时,成人体验团也进行尝试,并且当场在屏幕上公布其书写正确率。这种对比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和话题性,也可以让大部分观众对比赛氛围感同身受、认识到恢复书写习惯的重要性。


  4、用全媒体方式开展“捂热冰封汉字”活动,与节目相呼应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互联网发起的“全民焐热冰封汉字”公益活动,触发了千万网友的澎湃热情。网友纷纷通过转发、输入、书写和造句参与焐热活动,每期都有3000万以上人次参加,共吸引了6亿人次的网民参加,活动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了1320.5万。百度搜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关结果4920万条,相关新闻79.4万条。以电视节目带动全民在互联网上参与文化传播,成为2014年夏秋最有影响力的网络活动之一。还有网友将焐热汉字串联成诗:“搴芳流连葳蕤间,藜藿颟顸非剀切;哂纳贺仪谢翊赞,香醪酬宾岂惮烦。”这些曾经被大家遗忘的词汇,正逐渐从古籍中复苏,有的还成为网络热词。一位网友留言说:“焐热汉字,其实是在焐热我们文化的根。”

channelId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