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广告频道 > 聚焦央视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这个戏成了!”

 

——《原乡》导演张国立自述(摘编)

CCTV.com  2014年02月24日 11:0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央电视台  手机看新闻  

  缘起

  几年前,台湾一个被世人淡忘的群体的命运被人们关注了。有一天,我读了一篇报告文学,是写台湾老兵故事的。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久久不能平息自己的情绪。之后,那些老兵的影子总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我想拍一部这样的戏,想用戏剧的形式记录那段历史:“回家看娘”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竟被难以言传的人为原因阻隔了38年。

  现在想,真是感谢那次冲动,真是感谢上了年纪之后久别重逢的纯真和执着。我约了我的好友邹静之来谈剧本的构想,我们是搭档更是朋友。我俩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他将能读到的和平时听说的台湾老兵们的故事加上他的感动描述着,我们聊得很兴奋。静之的许多亲戚至今还在台湾,从他那我知道了更多的老兵故事和他们的经历。于是我们有了计划。

  沉寂数日,我们如约再见。这期间我找到了大量的影像资料,我向静之一一展示。他便告诉我他想到了一个最好的写“老兵”这个故事的编剧——陈文贵。

  陈文贵,台湾编剧。是我除了静之之外合作最多的编剧。我们曾经合作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财神到》、《少年嘉庆》。文革前他从福建去香港接收家族遗产,几年后去台湾定居,对大陆、香港、台湾都有切身感受。他的这种经历,华人编剧中唯此一人有之。静之是动了心思的。我们约了文贵。

  和文贵的见面,安排在了一个假期,我们一起到了海南。我和静之不停地讲,文贵一言不发默默地记录着,一连几天。

  就要离开海南了,傍晚我们一起在海边散步,太阳就要从海平面落下,海水是金黄色的,我们面向大海,看着那夕阳慢慢地消失在海平面,静之说:假如我们都是老兵,海的那边就是大陆,我们会作何感想。我无语,但那个画面一直印在我的心中。后来我把这个画面转化成了《原乡》的第一张海报,一群老兵站在海边,望着太阳从家的那边升起。海水的下面是泥土,泥土的那一端是他们的娘。

  家,在他们心中那么远又那么亲。

  当我拿到国务院对台事务办公室批准的电视连续剧《原乡》立项拍摄的批文时,距我的“海南策划会”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我们不知道开了多少次会,与文贵通了多少次电话。

  来的都是朋友

  陈宝国,我忘了是哪一年认识的他。那时的我们没有今天这么忙碌,他是一个火过的演员。记得多年前一部《赤橙黄绿青蓝紫》已经让他声名大噪。我最喜欢的是他在电影《神鞭》中的表演。一看就知道他是在用心演戏、用心创作的演员。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该拉架时拉架,该走心时走心,不多不少。不拘泥于生活,又不失表演的力道,我喜欢。后来很长时间与人谈表演、谈人物的塑造必举此例。我知道他很多片约,很可能没有档期。可是我心里特别自信的是只要我开口,宝国不会拒绝我。电话那一头的他果然言道:派人把剧本送来吧,我审查审查。于是他来了,出色的表演让我时常想无可替代这句话。我相信,这又是他的一部佳作。我知道用命演戏的人传递出来的是真情。

  马少骅。我清楚的记得我们是在三十年前贵阳枣山县的一个新华书店前认识的。一晃三十余年,我们都老了。这次来剧组,我们一直互叫“老东西”。这个老东西永远不给剧组添一点麻烦,对表演还是那么挚爱和执着。每场道具的设计、每句台词的口气都认真安排。只要没他的戏,他就去各个名山古刹与高僧大德交谈。到台湾星云法师他也去拜会了,就连我皈依的法鼓山他也去了。而我忙于拍戏竟没有时间去,看见他这么有心,我都改口叫他“马菩萨”了。马菩萨这次表演可圈可点,很自在。

  奚美娟、朱德承、宋晓英几乎每一个人我都能写出与他们相识的往事。他们能和我一起完成这部戏的创作,都是给予了我充满友情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内心充满了对这些友人的感激之情。

  “这个戏成了”

  戏终于开始拍了,我们选择了在厦门拍一部分台湾的室内戏,台湾的许多建筑与厦门的闽派建筑是一脉相承的。加上气候相似,窗外的植物也极其相似。就连台湾演员到我们选的景地拍戏也觉得他们好像还在台湾。

  开机的场景在陈宝国扮演的路长功的家里。全天都是他的戏。一些过场戏倒也轻松,但夜戏来了一场重头戏,他演的警备司令部的官员,正在办理老兵偷偷返乡的案子。老兵们去到了他大陆的老家,用摄像机拍下了母亲对他说的话。电视机里是没有母亲说话的内容的,我在旁边给他搭词,他听到母亲的第一声呼唤便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忍着不敢喊出“妈妈”,眼中泪如泉涌。

  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大家眼中都挂着泪水为他鼓掌。他在一边默默站着,仍然沉浸在刚才的情绪中。作为一个导演我知道,刚开机不应该先上这么重的戏。但由于场地和其他演员还没到位的缘故,只好勉为其难了。这也是因为宝国是一个可以驾驭角色的演员,若是新手,真是不敢这样安排,太难为人了。

  由于这几年在厦门拍戏的剧组太多,剧组又疏忽管理,留下很多后遗症。致使很多我们选中的场景都不接待剧组。山穷水尽,无路之时,静之求救于福州市原市长郑松岩。政府部门保证剧组在福州拍摄顺利,真是柳暗花明了,我决定转场福州。

  福州那天天气真好,我们搞了一个福州开机仪式和发布会。那一个发布会上,我们发布了《原乡》的第一款海报。按照当年和静之、文贵在海边时的印象而产生的画面,几乎被原样印了出来。大家都说很有意思。

  发布会上我们播放了一段厦门期间拍摄的戏的片花,大家都感觉很好,宝国看着眼前的热闹,和前几日在厦门的每天在现场都是外联对我说这不让拍那不接待相比,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啊。再看到片花中呈现出来的人情味和质感,他说:“这个戏成了。”

责编:姜丽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