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美国连线杂志网站10月19日文章】题:社交媒体是如何危及知识的(作者侯赛因·德拉赫尚)
作为开放、分散化的网络世界中硕果仅存的支柱之一,维基百科网站正陷入一场生存危机之中。
这和钱没有任何关系。几年前,该网站曾发起一场惊慌失措的集资活动,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多亏了唐纳德·特朗普,维基百科网站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资金充裕且组织有序过。由于担心特朗普的崛起威胁美国基本的启蒙理念,美国的自由派人士投入大笔资金稳定了这个非营利性组织的收支。
这个好消息掩盖了一个更加令人担心的问题——该网站的投稿人数量不见增长。这是整个世界大趋势中又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知识这一理念本身正受到危及。
百科全书追求知识启蒙
就像此前的所有百科全书一样,维基百科的理念是收集所有的人类知识。这个目标可以追溯到“伊斯兰黄金时代”,当时无数学者在穆罕默德著名的格言“寻求知识吧,哪怕远在中国”的号召下,致力于收集和记录范围广泛的一系列领域的现有知识。公元 9 世纪,一位名叫伊本·古泰拜的波斯学者编纂了第一本真正的百科全书,10本书涉及权力、战争、贵族、性格、学习和雄辩、禁欲主义、友谊、祈祷、食物和女性等内容。一个世纪后;另外一位波斯学者花拉子密除了发明了代数学,还编纂了一本百科全书。
在欧洲,编纂一本现代百科全书的努力始于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德尼·狄德罗等法国启蒙思想家开始编制雄心勃勃的百科全书,此举激励了法国、德国、英格兰、瑞士和荷兰的其他学者。日益庞大的世俗中产阶级对这种通常有无数卷的书籍明显存在需求。第一卷百科全书 1751 年出版后出售给了 2000 名订户,他们后来陆续收到整套 28 卷的百科全书。著名的革命思想家,如伏尔泰、罗素和孟德斯鸠也参与到了这一巨著的编辑工作之中。最后一卷百科全书 1772 年出版后仅仅 17 年,法国革命开始。
不过,这种追求理性和启蒙的趋势早在互联网开始前就已经受到威胁。正如尼尔·波兹曼在 1985 年的《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的那样,电视机的出现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的媒介,而且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从印刷文化向摄影文化的逐步转变,这反过来意味着理性向感性、阐释向娱乐的缓慢转变。波兹曼指出,在一个以图像为中心、被娱乐所驱使的世界中,理性的思考没有立足之地,因为你根本没法对着图像思考。
电视机霸占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客厅。它推翻了所有的思维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影响了政治、宗教、商业和文化。它将现代生活的诸多方面简化为娱乐、追求轰动效应和商业。波兹曼写道:“他们并不交流思想,他们交流图像。他们争论的不是观点,而是外貌、名人和广告。”
早期互联网汇聚知识
最初,互联网似乎是在遏制这种趋势。 20 世纪 80 年代互联网作为一种单纯以文本为基础的媒介时.被看做是一种获取知识的工具,而非为享乐所用。在这片园地里最看重的是理性和思考,这一切都源于启蒙运动。世界各地的大学是最早利用这种新媒介的,它们在上面主办各种讨论小组、开设增进知识的个人或者组织博客、发送学术邮件、组织论坛。在瑞士一个科研中心创建的互联网是一个学术项目,而非为了商业或者控制。
维基百科就是这片园地中结出的一颗硕果。谷歌搜索及其以文本为基础的广告模式也是。此外还有看重文本、超文本、知识和文学的博客。它们事实上使为全球知识荟萃作出贡献的能力民主化。十多年来,互联网创造了另外一个空间,它威胁到了电视对社会的控制。
社交媒体只在意“显现”
然而,社交网络自此以后遵从电视的价值标准霸占了网络。从脸书到 Instagram 网站,这种媒介将我们的注意力重新聚集到视频和图片上,奖励的是情感上的吸引力—— 比如点赞——而不是理性的思考。社交网络不是让我们追求知识,而是让我们无休止地索取观众的马上认可,为此我们不断下意识地进行表演。它根据我们的个人资料和爱好从一开始就展现给我们想要的东西,削弱了我们的好奇心。启蒙运动的口号“敢于求知”已经变成了“不敢在意求知”。
这一趋势进一步证明了法国哲学家居伊· 德博尔的话,他写道,如果前资本主义关注的是“存在”、资本主义关注的是“拥有”的话,在后资本主义中重要的只有“显现”——显现富有、显现幸福、显现有思想、显现酷炫、显现世界性。打开 Instagram 网站很难不惊叹于他的结论的准确性。
现在的挑战是,在新老电视的征服下,拯救维基百科及它所预示的对所有人类知识的一种自由和开放的荟萃局面——如何在没有人关心求知的情况下收集并保护知识。电视甚至影响到了维基百科本身,如今许多最热门的条目都与电视连续剧或者是它们的播出有关。
这并非意味着该放弃了。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网络的日渐式微以及维基百科由此的衰落是一场刚刚拉开序幕的、更大的文明转变的一部分。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