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广告频道 > 聚焦央视

经得起考验的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拍摄侧记

发布时间: 2014年09月09日 20: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央电视台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如果不转变观念,拍互联网会很难拍,除了电脑就是电脑,除了打电脑的人就是打电脑的人”,《互联网时代》总导演孙曾田对记者说,制作这部纪录片对他来说最大的难度就是在转变观念上。看到最后的成品如此大气磅礴,又具有对时代的思辨,该片另一位总导演石强不无骄傲地对记者说:“拍摄和制作过程中我们也运用了互联网思维。”央视财经频道用3年时间精雕细琢出了10集纪录片,这背后又付出多少努力呢?


  我们“吓跑”了两支航拍队
  不少观众在观看过《互联网时代》这部纪录片后,在网上留言提问,“片中的微距移动,以及特别视野的航拍是如何实现的?”还有网友表示,“在视觉体验方面,《互联网时代》的画面已经非常棒了!”石强哈哈大笑告诉记者,他们为了这部片子开发了很多摄像手段,“比如:镜头沿着键盘的方向移动,如果是一般拍摄方法很难实现,但是孙导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当时提出的航拍要求,生生‘吓走’了两支航拍团队。”
  原来,他们设计了很多室内的航拍画面,但是当孙曾田导演将要求告知时,航拍团队却拒绝了合作,“我们计划是在图书馆里进行航拍,这对航拍技术要求很高,稍有意外就可能造成旋翼飞行器坠落。”为了证实室内航拍是可行的,孙导带着学生在丰台区开始了自己的试验,从四旋翼飞行器试验到八旋翼飞行器,终于把高清拍摄设备送上了天,“要感谢互联网,每次飞行器掉下来了,我们就赶紧到论坛上找原因,然后继续调试。”
  在孙曾田看来,如果没有互联网这个媒介,如此体量并着眼时代的纪录片仅仅用3年时间是拍摄不出来的。


  写一句话要查几万字
  这部纪录片做了大量的采访,除了那些声名赫赫、足以影响互联网进程的名人之外,片中还采访了很多声名不显的特殊人士。为了找到这些特殊人士,导演组和外联组可谓费尽了心力。第5集导演赵曦,是分集导演中唯一的女性,但是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挖掘机”,这是在她于全球70多亿人中找到了头号黑客的联系方式后,石强赠给她的。“头号黑客,你想连警察都找不到他,让我们如何能找到他!”石强说当时负责那集的导演对此一筹莫展,而赵曦却令人大吃一惊地找到了黑客的联系方式。“我是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比较习惯用做学术的方法研究资料”,赵曦曾在英国留学,英语底子不错,她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搜索,在外国的一家新兴社交网站上找到了这位黑客的电话。“当我们中英语最好的一位英国国际制片拨通电话并和黑客约好采访时间后,他不敢相信地说,‘刚才和我通话的,真是头号黑客吗?’”
  采访的过程虽然累却充实,写稿的过程却是让分集导演们“生理性的想吐”,“我们每写一句话都困难重重,打个比方,我想写维基百科创办以来其所有词条被人们编辑过多少次,我不能直接拿国内的数据,维基百科的官方数据也没有,我就要写信去要,或者是用他们每年公布的数据做一个简单的加法。这就需要我阅读大量的资料,可以说写一句话最少要查几万字的资料。”


  国际制片向我请辞
  “我们想做出一部经得起考验的片子”,怀着这样的愿景,《互联网时代》制作团队可谓拼尽了全力。美国的国际制片曾经给石强打来辞职电话,起因是外拍团队太拼命,他实在是顶不住了!“创作团队在3年间经历了生老病死,但这些都没有影响我们前进的速度”,石强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有几处具有特别情绪的镜头取自外国的视频,这部分视频就涉及到了版权问题。比如:第二集《浪潮》中就使用了PBS(美国公共电视网)纪录片《金钱的故事》中的镜头。为了最终使用这几个镜头,执行制片人杨晔和资料组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与对方进行了多次艰苦的谈判。作为会聚众人的心血之作,《互联网时代》在播出后迅速成为热议话题,百度搜索指数也由0跃升至13000多点,表现可谓优异。(文/沈玉)

channelId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