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广告频道 > 聚焦央视

央视人│鲁健:人生需要慢慢积淀

发布时间: 2014年10月13日 15: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央电视台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人生毕竟要慢慢沉淀,就像火山喷发之后,火山灰要慢慢堆积。这样的经历,正是提醒你兴奋感是暂时的,而幸福感则是要在过程中慢慢体会和释放的。这些经历,是鲁健作为主持人的人生积淀。——鲁健
  1994年的夏天,在中央电视台的门口,站着一个青年,他站在大门外50米处,看着进进出的人,眼神里充满羡慕和向往。这里有无数的名记者和主持人,他们经历战争、洪水、疾病、灾难的现场;他们揭露社会的不公正现象,为百姓说真话;他们因报道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新闻事件而成为历史的亲历者。他呆呆地看了两个小时,幻想着自己是那个坐在主播台上向全世界报道新闻的人:“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那一年,鲁健21岁,刚刚大学毕业,在银川电视台做了一名播音员。
  后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一个新栏日《篮球公园》到北京广播学院找个实习主持人,鲁健去参加了面试。第一次在央视的演播室录制节目,鲁健克制着自己那因激动而抖动的双腿,用自己掌握不多的篮球知识和主持人需要的肢体语言努力地协调在一起。鲁健说他非常感谢这个团队,也感谢体育部,因为这达成了他实践的最佳场所。
  2000年,悉尼奥运会,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要找一个男主持人播送奥运节目。鲁健被选中。从主持“中国新闻”板块到《新闻60分》,鲁健用了一年的时间来磨练自己理解新闻语境的能力。
  2002年,CCTV-4开播十周年,那一年,CCTV-4全面改版,那时候鲁健刚刚结束了在内蒙古赤峰的锻炼回到海外中心新闻部,鲁健将自己的想法写成策划方案交给了领导。海外中心新闻部主任杨刚毅把方案发给相关节目的负责人,参考并讨论,这些都给鲁健增添了很多自信。在2003年中文国际频道的元旦特别节目中,领导采纳了鲁健的建议,用两个主持人谈话的方式来主持节目。因为往直播中主持人的语态发生了变化,主持人能不能在对话中完成内容的串联,又能把握好分寸,节奏流畅不拖沓,对当时习惯于播报语态的主持人是不小的挑战。节目播出后,收到很多海外华人的积极反馈,这给了鲁健信心。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领导决定让鲁健来担任主播,距伊拉克战争开始前一个月,鲁健已经进入备战状态,不时有专家来讲课,资料组收集了大量资料,足足一百多页。鲁健每天抱着这一沓厚厚的资料苦苦研读,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战争的火药味儿越来越浓,鲁健也不断演练,请专家到演播室进行直播模拟。渐渐地,他对美伊的情况越来越熟,有时就客串一把专家,模拟一下专家的分析。但当时,没有想过会持续一个月。


  3月20日,当“战事爆发”的消息第一个从鲁健的节目中播出之时,他知道一个月的辛苦准备和前一晚熬通宵等待战事爆发的消息没有白费。此后一个月,中文国际频道以直播的形式对伊拉克战争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这在中国的新闻节目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鲁健和同事们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
  虽然在战事爆发之前,鲁健已经接受了有关知识的培训,但当战争真的爆发,当直播窗口真的打开时,鲁健所面临的挑战还是难以想象的。战事在不断变化,主持人必须随机应变。有时战争形势会进入连军事专家都无法判断的“战争迷雾”,没有人能够预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常常是头一天晚上准备大量的提纲,第二天却一条都不能用。
  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也让鲁健对新闻主持人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除了播报能力,还有一种分析,评述的能力。有足够的空间自己驾驭。体现主播在新闻节目中的主导思想,还要有效地和专家沟通,专家的确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直播节目进行提供支持。就这样,中文国际频道连续一个多月的伊拉克战争报道,快速反应,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滚动递进报道战事。始终以第一时效引导舆论,实现了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新突破,中文国际频道收视率教平常增长了18倍。
  伊拉克战争直播一个星期之后,节目的影响力已经开始体现出来了。鲁健去理发的地方都在播放央视四套的节目,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采访,观众开始发表评论。
  鲁健说,这些年来,他在一次次直播中成熟,观众始终是他最大的动力。伊拉克战争后抗击“非典”特别报道、东南亚海啸报道、萨达姆被捕直播报道、“神舟”系列飞船的直播报道、“两会”的报道、“连宋大陆行”报道、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报道、党的十七大报道。一次次重大的报道总有观众在背后支持鲁健。有一位美国的华侨,经常亲笔记录下鲁健节目的内容然后附上一些看法和意见寄给鲁健,鲁健至今保留着他的每一封信。当然,鲁健也会收到一些批评的信件,比如,有提出鲁健问专家的某个问题不合适的,有批评鲁健在主持节目时经常带某个口头语的,还有对鲁健某些阐述提出疑义的,鲁健都一一听取,加以纠正。他说,观众对主持人的每一个细节都如此关注,仿佛是严师时时提醒你不要忽略任何的报道环节,也督促自己认真对待每一次报道。
  鲁健和妻子郑天亮结缘也是因为央视。在央视人事办公室举办的进台培训时,她坐在鲁健后面,穿的很朴素,蓝色牛仔裤,灰色全棉圆领衫,运动鞋,很恬淡的样子。鲁健喜欢上了她。入台培训之后,新分配进台的研究生和大学生一起奔赴内蒙古赤峰锻炼半年。内蒙古是鲁健的家乡。鲁健又比其他人大,于是领导让鲁健带队。鲁健有意无意向郑天亮暗示过几次。直到2002年初回到北京,鲁健经常约郑天亮一起看电影,她才隐约感觉到什么,但是她对鲁健不感冒,没等鲁健表白什么,她就明确说,自己是不会找一个同行的,没有神秘感。当时鲁健黯然神伤地回了家。痛定思痛,鲁健又拿起话筒给郑天亮打了个电话,举了很多现代著名夫妇的例子,比如钱钟书和杨绛,萧乾和文洁若等,都是同行,但是相濡以沫,相伴终身,鲁健先从思想和理论上纠正对手,再从感情上迂回出击,终于有一天,他们在老北京炸酱面吃完饭,鲁健端给郑天亮一碗热汤面的时候,她想通了,他们的感情相通了。
  “其实,婚姻和荣誉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成熟的积累。大喜之后,人生毕竟要慢慢沉淀,就像火山喷发之后,火山灰要慢慢堆积。这样的经历,正是提醒你兴奋感是暂时的,而幸福感则是要在过程中慢慢体会和释放的。这些经历,是我作为主持人的人生积淀,”鲁健说。
  人生好像一盒火柴,严禁使用是愚蠢的,滥用则是危险的。——芥川龙之介

channelId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