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广告频道 > 聚焦央视

用故事打开历史:《国家宝藏》的文化底蕴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5日 09:4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2017年,央视原创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引起火热反响。“纪录片+综艺”模式、“剧场演绎+专家点评+匠人展示”的叙事模式,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国家宝藏》的创新实践证明,文博探索类节目可以通过节目类型的综艺化、娱乐化创新以及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内容重构,进而实现文化表达和大众传播功能。

一 形态创新

1.文博探索节目的娱乐化进程

2002年央视推出《鉴宝》,以综艺娱乐形式展现文物经济价值与文化内涵。随后,央视升级推出《寻宝》、《一槌定音》,在文物价值鉴定、价格竞猜的基础上,增加风险交易环节。

从“鉴定竞猜”到“文物选秀”,再到“现场竞拍”,鉴宝收藏类节目凭借文物的历史价值一度成为中国电视综艺的潮流,并呈现娱乐化趋势,既有商业属性主导的综艺娱乐节目特征,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依托消费主义构建全新的文化语境,为特定的受众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定制式内容。

2.“场景剧+专家点评”:“历史”与“艺术”的演绎

《国家宝藏》的节目类型是“纪录式综艺”,旨在向观众普及文物所承载的文化符号与历史价值。相比气势恢宏的文物纪录片以及传统文博探索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融合了多种艺术形态,邀请知名演员以舞台剧的形式还原历史情境,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彰显文物的人文精神、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以往文博探索节目偏重节目的娱乐效果以及产品的经济价值,《国家宝藏》突破了传统制作模式,虽保留综艺外壳,却有鲜明的专业立场。在环节设计上,由明星护宝人围绕守护的文物进行历史情境再现,以场景剧的方式向观众介绍文物的来源出处以及背后的历史变迁,将文物和特定的时代北京巧妙地串联起俩,为冰冷的文物注入生命力和温度。

小剧场环节的情景再现,注重营造历史感染力。不仅交代了文物特定历史情境,更重现了政治、礼教、风俗等多方面情况。透过荧屏向观众感受到呈现不同时期的人文风貌和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 内容创新

1.文物内涵的多形式呈现

传统的鉴宝收藏类节目,缺少对文物自身文化符号深度挖掘。在价格竞猜、现场竞拍等环节塑造的语境中,文物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地位被金钱化,以数字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将文物携带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符号纳入到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中,虽然强化了物质化的欲望与量化的功利思维,却消解了文化对象中精神创造的超越性价值。

受众对历史文化的共鸣,主要来源对文化符号的熟悉和理解,进而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国家宝藏》以影像化的形式传播中华文化的形态与符号内涵播,通过多元符号承担传承文化的历史职责,强化了观众的感官体验,使娱乐兼具了教育功能。

合理的情景设置是节目内容创新的一大亮点。“前世今生”与“巨匠点评”两个环节,营造了“历史”与“现实”两个场景,在小剧场的历史情景演绎与馆长天团的权威点评中,凸显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守护人王凯,小剧场环节扮演乾隆皇帝。乾隆时期是中国陶瓷制造业的鼎盛时期,由于技术的革新、工艺的进步,缤纷的彩瓷、珐琅彩等风格器具随着中外贸易进入中国上流社会,这也是乾隆要求督陶官唐英烧制各种釉彩大瓶的起因。

剧场演绎中,集十七种烧制工艺于一体的釉彩大瓶,一反御用瓷器素雅之风,遭到了唐英的抵制,认为这有违祖制,遵循了《饮流斋说瓷》中“至乾隆,则华缛极矣,技巧之致,几乎鬼斧神工,而古朴浑厚之致荡然无存。故乾隆一朝,为清代极盛时期,亦为一代盛衰之枢也”的记载。

2.专业主义的权威保障

馆长天团、27件国宝级文物、守护人的专业演绎保证了节目的观赏性与专业性。馆长天团的严格把控,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水平。从小剧场的台词、道具,到专家巨匠们的解读,每一处细节的历史依据和出处来源都真实可靠。

专家点评环节,诸位馆长以专业的知识背景,向观众介绍文物。在情景剧的演绎中,演员的专业素养也保证了整档节目的内涵。梁家辉作为石鼓的守护人,演绎司马池父子守护石鼓的故事。对于母语是粤语的梁家辉来说,用标准普通话讲述大段拗口台词无疑是巨大挑战,但在录制现场,梁家辉却始终坚持高标准,即便导演已经满意,梁家辉仍因两个字的发音不准坚持重新录制。

专家的专业知识、演员的职业素养、节目对历史的敬畏,保证了《国家保障》整体效果的专业程度。

3.专业符号的大众化解读

《国家宝藏》实现了文博探索类节目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蜕变,不仅向社会知识分子群体展现文物的符号内涵,更以大众化的叙事方式可惜将学术的思想深度平民化、娱乐化,以满足大众审美。

在表达文化内涵的过程中,虽然加入一些“穿越”、“网络流行语”等后现代元素,但剧情主线尊重历史本真,基于历史合理虚构,既不是按典籍史料简单堆砌,也没有随心所欲地改编文物的传奇故事。“你家里人知道吗”、“老夫欣赏不来”等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让节目在还原历史情境的同时,亦不失现代感。

在“千里江山图”的剧场演绎中,守护人李晨饰演的宋徽宗与董彦麟饰演的蔡京围绕着宫廷画师王希孟所绘的《千里江山图》点滴细节进行探讨,随着剧情的深入,文物的文化内涵、细节精髓随着演员对话缓缓呈现。

舞台剧之后,是专业人士对文物今生故事的详细讲解。冯海涛对《千里江山图》千年不败的原因进行专业介绍。由阿胶、宝石、孔雀石等研磨而成的颜料,结合画师精湛技艺的层层罩染,令画卷历经千载依旧璀璨生动。为了强化观众对颜料的了解,节目组将“国画颜料制作技艺”传承人仇庆年先生请到现场制作。

三 效果创新

1.视觉冲击:实景与虚拟的结合

除了在表现形态和节目内容的匠心独具外,《国家宝藏》在现场的视觉效果上也进行了大力创作。《国家宝藏》节目综合运用了LED开合车台、天轨吊装、全息影像技术、冰屏柱等多种现代科技,结合文物的古典韵味,竭力还原每一处动人细节。

在专家天团的权威点评环节,九位馆长围圈而坐,中间设置360度全息幻影成像系统。尽管文物没有到达现场,但凭借成像系统,文物全景影像被投映在实景半空中,令观众直接享受3D视觉效果。

九根透明冰柱利用位次的调整,营造出多维立体的空间感,中间三根冰柱的起降实现了成精的转换,令整体效果宏伟大气却又流畅自然。在各彩釉色大瓷的表演结尾,王凯走到舞台中央,气宇轩昂地念出各种纹路样式,舞台背景也实时投射出瓷瓶瓶身各种样式图纹。瓷瓶身上不同样式的花纹,从瓶身上分离单独呈现,展示出“一瓶多彩”的奢华搭配。

2.细节突出:用细节传递情感

《国家宝藏》虽然采用宏大的场景布置,却没有放松对细节的刻画,不论是对文物形态的呈现,还是剧场演绎的情节设置,细节的刻画彰显了文物质感、时代感,推动了节目的叙事流动。

《国家宝藏》讲述的是文物的故事,在文物缺席的情况下,如何让观众看到文物细微之处蕴含的精巧技艺与智慧结晶,考验着节目组的智慧。节目采用了细节叙事的技巧,比如在剧场演绎阶段,道具的高度还原,唐英向乾隆呈上的设计图,用御用黄色包好;王羲之、黄公望出场的服饰,雍正与乾隆身上龙袍的差异……几处简单的细节,让观众对历史的变迁一目了然。

四 功能创新

1.文化功能:文化的传承与普及

《国家宝藏》将历史文化、符号内涵、偶像崇拜和精神娱乐整合一体,创造性地将历史文化的传播与极富创新性的娱乐形态相结合,借舞台剧的现场演绎来展现千载悠悠文化。通过嫁接历史场景和符号记忆,提节目的文化意义得到提升,观众在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获得更具有思想深度和价值内涵的知识内容。

文物蕴含着大量的历史历史,可以帮助今人回溯过去、寻到民族记忆的坐标。在节目环节的设置上,都怀揣着对历史的敬意。尤其是民间人物的亲身讲述,以平等、理解的视角与观众进行信息沟通。许多普通的民间人物与实践,都承载着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生活及其文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人物、普通人物与领袖人物一样具有改变我们生活质量,并影响我们生活的媒介事件的力量,而与领袖人物不同的是,对观众来说,这些民间的普通人物的故事更具亲和力、贴近性,也更容易激发出情感的共鸣。

2.社会功能:价值观的弘扬

《国家宝藏》虽然是综艺节目,却没有忘记责任担当。节目不仅向观众传播历史知识与文化符号,还依托自身强大的传播范围与传播效果,承担了弘扬价值观、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

《国家宝藏》不仅仅是“为往圣继绝学”,更引导社会大众去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在第一期《千里江山图》的巨匠演示环节,《国家宝藏》凭借强大的媒介影响力,利用媒介的议程设置展示国画颜料记忆的困境,唤起社会的力量来拯救国粹的传承。

在石鼓的介绍环节,梁家辉向观众介绍故宫世家——梁家,梁金生先生亲赴现场讲述梁家的守护历程。梁家五代人的故事,将守护文物的单调、枯燥呈现,这些日常的“磨”,形成了“大国巨匠”的“匠人气质”。中华文化的延绵不绝,正是依靠了文物守护者们对历史的敬畏以及责任的坚守。

3.历史功能:民族凝聚力的提升

漫长的岁月积淀,华夏文明留下了无数历史遗存,透过文物的斑驳锈迹,我们可以聆听那些无声的诉说,在国宝文物之上,凝聚着民资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缩影。《国家宝藏》基于对中华文化的虔诚与担当,在浮躁与功利的社会氛围中传递历史的厚重。

历史的价值在于岁月的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锻造,需要以历史的责任感追根溯源。在符号的解码过程中,观众基于共同历史形成了民族认同,在一种对过去和传统的美好幻想中把破碎了的现实还原为完整的、统一的和圆满的,从而抵制碎片化现状对其关于历史和世界的信念的侵蚀,重获某种对生活的虔诚之心。

五 结语

作为大众传播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力求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来为观众展出“国宝”,并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国家宝藏》把历史辉煌与当代文明融合,让国宝级文物从展柜中“走”出来,提升了大众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认同。

channelId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