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广告频道 > 特别关注

用一生书写信仰 | 追记“红色理论家”郑德荣先生

发布时间: 2018年08月10日 14: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8月9日,央视在多频道播出“时代楷模系列公益广告-郑德荣篇”。郑德荣先生用一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他把个人融入时代,终身为党史立说、为人民立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把忠诚铭刻在“红色信仰”的人生旗帜之上。

2018年5月3日,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郑德荣先生因病长辞,享年92岁。作为中国著名党史学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郑德荣先生一生的追求,就是把自己所学贡献给党和国家,他把传承红色基因贯穿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学养深厚、休养深邃、信仰深沉。

6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追授郑德荣先生“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以表彰其作为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和干事创业的新时代典型,并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像郑德荣先生学习,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寻求信仰:马克思主义与新中国

图片

郑德荣先生于1926年出生于吉林延吉,青年时期的他目睹战乱中故乡的满目疮痍后,一腔报国热情被彻底唤起,毅然投奔到解放区的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参加学习和革命,寻求自己和祖国的“新生”,也从此开启了一生索求的“红色信仰”之路。

1953年11月郑德荣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接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他更加坚定地站在真理的一边,成为了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践行信仰:学有所需著说与为师

“致学立说”和“授学育人”成为郑德荣先生人生中最为绚丽的两大标签,六十七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他曾动情的说到:“我人生最大的宽慰,一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二是学生的成长、成才给我以鼓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图片

从第一部学术著作《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出版开始,郑德荣先生一生追索党史理论研究,共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4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60多篇。他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推出的全国高校通用党史教材;《马泽东思想概论》则被全国高校和中央党校采用,发行均突破百万册。1964年郑德荣先生牵头在东北师范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并亲任所长,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开拓性贡献,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不仅要在业务上成为国家的高级人才,而且要在政治上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这是郑德荣先生对于学生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郑老不仅传知识、也传信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党史理论”的现实力量。郑德荣先生一生共培养出博士49名,绝大多数都成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和领军人才。

升华信仰:一脉相承不忘初心

在郑德荣先生的人生里没有“退休卸任”一说,他是党史研究领域的一颗常青树,苍翠挺拔。

60岁后的郑德荣先生又开启了人生的一个新起点,鲐背之年开始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坚持给学生上课并到各地讲座。“党史研究要解决现实问题,为党的事业服务”,深刻的学术感悟使得郑德荣先生的研究视野一直与时代同步,80岁到90岁这十年,是郑老的又一个学术黄金期,共承担了三项国家课题,出版了五部学术专著,发表了70多篇学术论文。

“理想,勤奋,毅力,进取”的八字座右铭始终贯穿郑德荣先生的一生,92岁高龄的他仍然带病组织团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多番论证,数易其稿。甚至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郑德荣先生还在反复修改已经入选的北京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论文,已经难以亲力亲为的郑老托学生把论文念给他听,再用尽力气一字一字的说出修改意见。

图片

90岁生日的时候,郑德荣先生满怀期待的说“再过5年,建党100年时,我与党一起过生日”,尽管略有遗憾,郑德荣先生用自己的“红色信仰”书写了92载党史人生,精彩而隆重谢幕。

所有的波澜壮阔最终都会漂淡于记忆的忘川,但是涓涓细流终将汇成大海,郑老把个人信仰与党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和创造,正如郑德荣先生最后时刻留下的遗言:“告诉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忘初心”。

channelId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