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广告频道 > 特别关注

鹰击海天 以命铸剑 |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邀您走近油画《航空报国的楷模——罗阳》......

发布时间: 2021年12月08日 11:09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经理室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这是中国航母“零”的突破,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舰艇,可供舰载机起飞和降落。航空母舰要形成战斗力,离不开舰载机。

  2012年11月23日,中国首架歼-15舰载机原型机在辽宁舰上进行着舰、起飞测试,取得圆满成功。

  这份优异的答卷,离不开中国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这其中,有一个肩负重任的人:罗阳。

  战鹰呼啸 利剑出鞘

  1982年,21岁的罗阳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飞机设计员。

  2002年7月,罗阳正式进入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这里是新中国第一个歼击机制造厂,曾研发了一系列歼击机。

  十多年间,罗阳与沈飞一起成长,共同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一步步发展壮大。2007年,罗阳已成长为“中国歼击机摇篮”的领航者。

  当时,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已开始入役改装,却没有舰载机以供航空母舰使用。罗阳和团队领命歼-15舰载机项目的研发,为共和国的蓝天长城铸造利剑!

  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难度非常大,歼-15舰载机要在105米的超短距离内滑跃起飞,而一般战斗机的起降至少需要200米到800米的滑跑距离。

  相比起飞,降落更难,要在极短的距离内从时速200千米瞬间归零,因其超高的技术难度,这一动作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

  才见霓虹君已去

  英雄谢幕海天间

  2012年11月18日,歼-15舰载机第一次上舰。罗阳和团队成员早上6点登上辽宁舰,见证歼-15在辽宁舰上起降的关键时刻。

  11月23日,首架歼-15舰载机原型机完成航母起降训练,实现了我国战斗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  

  目睹歼-15翱翔蓝天,虽然罗阳已经连续好几个日夜没合眼,但是他依然非常兴奋。当晚,罗阳与家人通话,对这次舰载机的成功试飞感到很欣慰。

  11月25日上午,圆满完成舰载机试飞任务的辽宁舰回航,参与试飞任务的工作人员陆续离舰。而此时,已在舰上连续工作八天的罗阳明显有些疲惫。就在大家准备一起庆祝的时候,同事们却再也没有等来罗阳。

  罗阳因突发疾病,在工作岗位上殉职,年仅51岁。

  2012年11月29日,罗阳的追悼会在沈阳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三千余人来为英雄送别。

  罗阳的灵车从沈飞公司缓缓驶过,大家在寒风中为罗阳送行,久久不愿离去。

  “ 罗阳是航空报国的楷模,更是几十年来中国国防科工人许党报国的一个缩影,是他们用大国重器支撑大国崛起,用民族担当挺起民族脊梁。 ”

                                                                                                                                                                                   ——中共党史专家 江英

  罗阳为中国航空事业奋斗30年,直至把生命奉献给蓝天,谱写了一曲“鹰击长空”的壮丽之歌。

  刻画平凡 诠释伟大

  2017年,画家张峻明创作了油画《航空报国的楷模——罗阳》。

  这幅画采用了全景式的构图,呈现了罗阳和他的研发团队在辽宁舰上工作的场景。

  这些人站在辽宁舰的飞行甲板上,在他们身后,三架歼-15舰载机格外醒目,预示着中国的航空事业如朝阳般蒸蒸日上。

  画面左侧一群人的中间是手拿图纸的罗阳,他举目远眺,注视着飞行甲板的船头,那里是舰载机腾空起飞的地方,也是罗阳践行自己航空梦想的地方。

  以图纸为焦点,团队成员或正面、或斜侧聚拢在罗阳身边,形成了一个环绕式布局。

  旁边的一位团队成员手里拿着一架歼-15的飞机模型,暗示他们正在讨论着航母舰载机的有关问题。团队中年轻的航空科研人员,寓意中国的航空事业一代接一代传承不息。

  甲板上忙碌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正在指挥战机的调运人员,有正在搬运各种工具的机械师。

  人群上方是一架正在准备试飞的舰载机,给人一种压力感。这也意味着科研团队虽然肩负中国航空事业的重任,但依然会迎难而上、不辱使命。

  舰载机在暖色调的烘托下,与空中飞翔的战机以及海上巡航的战舰形成动静关系,罗阳专注的表情在这种色调的烘托下让人肃然起敬。

  画家张峻明,山西寿阳人,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张峻明创作这幅油画时,距离罗阳去世已经过去了五年,究竟该怎样刻画罗阳这一人物形象呢?

  张峻明了解到,罗阳生前在辽宁舰上待了一个多星期,反复测试舰载机。于是,张峻明决定选择罗阳日常生活中常态化的场景进行刻画。

  画家找来几位罗阳生前的同事作为模特,还原他们在辽宁舰上讨论工作的场景。

  “ 越是司空见惯的,越能打动人,越平凡的越伟大。”

                                                          ——画家 张峻明

  历时六个月的精心刻画,张峻明完成了这幅画作,让罗阳和他钟爱的碧海蓝天、长空利剑永远相伴。

  铸剑止戈 捍卫和平

  在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罗阳奋斗一生的地方,他的雕像静静地矗立。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罗阳以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初心与使命。罗阳身后,新时代的中国航空人正在创造一个个新的奇迹。

  歼-20、运-20、直-20……展翅翱翔天际,自信俯瞰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一件件大国重器、国防盾牌横空出世,展现了新型人民军队的风采,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承载着中华儿女的自立、自尊、自信与自豪。

  这砥砺前行的力量,这铿锵叩击的脚步,铸就了新时代中国和平最坚强的后盾。

  舰载机研制成功的背后还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画作《航空报国的楷模——罗阳》还有哪些生动的细节刻画?

  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江英、美术评论家于洋一起,了解《航空报国的楷模——罗阳》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

  CCTV-1

  12月7日 22:30档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channelId 1 1 1
1 1 1